时间:2025-09-28 11:14:38
这位二次上台,时间不到半年的总统,丝毫不顾忌军事机密,直接将六代机的照片和模型照片摆在了记者眼前。然而当六代机的照片流传到网上后,着实让一众
且不说这架F-47的照片做的跟个电影海报一样,尽管观赏性拉满,但那双巨大的鸭翼还是显得无比炸眼。
要知道“鸭翼”,是一种飞机外观的传统设计。它是飞机的前翼部分,一般位于飞机驾驶舱下方,与主翼相配合减轻飞行压力。
但是作为六代机配上鸭翼,对飞机的隐身性能是极其不易的,尽管许多人都还不清楚。
这就考验飞机的防侦察涂料层和材质问题。但美国的F-47只有几张照片,上面具体的材质和制造,要等到陆续公布后才能知道。
可即便如此,这场滑稽的飞机展示还是让人不由感觉对方是不是拿出来几张PPT蒙混过关。以至于最后欧美的网友军迷在网上纷纷破防。
这次美国六代机的研发,白宫官方表明将继续由波音航空公司来推进研发。消息一出,飞行员炸没炸我不知道,反正网上的舆论是彻底炸了。
波音公司我们都听说过,作为一个国际航空公司,世界各地许多民航客机都是波音生产运营的。
但最近几年波音的空难率已经是直线上升,连大名鼎鼎号称“摔飞机能手”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也要望其项背。
2018年10月,印尼的一架波音737max在起飞13分钟后,突然出现故障落地坠毁。
五个月后,埃塞俄比亚航空又一架波音737在起飞6分钟后也出现故障落地坠毁,飞机上的所有人员全部遇难。
这两项恶性事件爆发后,全世界各国开始自发的停止使用波音生产的737max航运客机。
空难家属的受害者纷纷向波音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赔偿损失,但波音公司的官方回应十分强硬,表示飞机没有存在任何问题,是飞行员操纵不当。
可还不到半个月,打脸的来了,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直接宣布各个航空公司停止使用波音737max客机,官方给这件事定了性。随后一众西方国家也纷纷跟进相继停止使用该机型。
后续不少记者调查跟进,竟然发现波音737max机型存在巨大失误,工期严重缩短,质检竟然还是由波音自己完成。
丑闻爆出后,连美国空军都绷不住,动手检查波音制造供给美军的加油机,结果愣是查出一大圈不合格项目。
眼看着丑闻越来越多,波音赶忙将CEO丹尼斯解雇,重新启用专业人员进行质检,并保证不会再犯。
仅仅两年后波音737的机型又被美国政府重新投入使用。看似事情迎来了源码的结局。一场三百余人的空难换来的是这样轻描淡写的结果。
然而事情没有结束,2024年阿拉斯加的一架波音客机在飞行时舱门突然失控飞走,所幸飞机飞行高度不高才没能造成空难。
原因竟然是飞机的四个螺栓突然消失。同年2月,美联航的一架737客机在起飞时发动起突然起火,所幸最后救援及时,没有引发爆炸。
随后波音再接再厉,各种舱门脱落、飞机失灵冲出跑道、轮胎掉落、液压油泄露……等等让人心惊肉跳的故障层出不穷。
到这个时候负责监管美国的政府在想装眼瞎也实在是瞒不过去,只能再次展开调查。
结果查出波音公司的基层组装上,存在巨大的工业疏忽。组装工人都是由墨西哥移民和印度人群体组成,相关培训不是没有,而是根本不达标,在流水线工作时抽、吸毒的现象屡见不鲜。
不仅是简单的组装,甚至连飞机的系统研发竟然也是外包给印度公司来做,整个波音从上到下的制造业务几乎全部都是让外包公司完成。
丑闻发酵后,波音再次祭出传统打法,开除CEO平息网上舆论,并保证永不再犯。这种出事就找CEO背锅的行为,仿佛成为了波音的路径依赖一样。
回到我们开头,当“六代机由波音主导研发”的消息与“F-47卡通海报式亮相”的新闻叠加在一起时,产生的化学反应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讨论,而是一场席卷欧美舆论场的信任风暴。
这也是为什么相关六代机鸭翼的话题能被引爆的原因所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体系下科技巨头公司研发飞机技术的失望。
波音的乱象只是美国自身各个大型科技公司企业的一个缩影而已,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其余科技制造巨头如洛马、雷神等,也难逃同样的痼疾。
波音的堕落并非个案,而是过去二十年间美国制造业巨头普遍“脱实向虚”的必然结果。
1991年以后,波音的高层就发生变化,原航空公司“麦道”被波音兼并,属于麦道的管理高层进入波音任职。
从这个时候起波音开始向着更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迈进,也是在这个时候为后续的出现的一系列事故奠定基础。
所谓的“利益最大化”不是指用心工作和提高相关技术,而是要用最小投入换取最大的利润。
彼时波音作为世界航空的巨头,内部的工业化生产体系流程十分出色,但波音高层为了减少投入愣是抛弃了原本的工业体系,将一系列制造和零件加工外包给其他公司,主要资源都用到金融业上。
波音总部也从制造业重心的西雅图转移到金融业发达的芝加哥,从此进入了股票公司的时代。
这一举措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上十分正常,抛弃以往落后投入巨大的制造业选择躺着就可以赚钱的金融业才是资本家们向往的结局。我们往往都把这一行为称作——“产业空心化”。
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金融带来的利益到底是怎样庞大,就拿波音来说,他在美国飞行制造业中的名声已经跌落谷底,但始终都是再继续盈利。
试想一下一家汽车,它生产的汽车故率高的吓人,人们不去买他的车,那为什么还没有倒闭?
近几十年,波音凭借以往在美国政府内根深蒂固的官僚情报网,在股市上大捞特捞,凭借巨额股票回购、政治游说与政府合同、以及不断画饼的方式刺激股值上涨,吃的盆满钵满。
这种由金融主导的模式,对真正的技术创新是致命的,它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发展金融炒股,致使工业投入占比不足 → 投入占比不足,形成外包产业链,致使质量不过关 → 质量不过关导致质检不合格,飞机停飞 → 公关危机爆发,股价面临压力 → 公司通过解雇CEO、加大游说、承诺整改进行危机公关→ 依靠“大到不能倒”的地位获得政府救助或订单输血 → 短暂风波后,为挽回损失、重新提振股价,进一步削减工业投入成本,为下一个周期埋下隐患。
这样的恶性循环几乎没办法实现破局,波音只能在“金融幻象”和“工业现实”的撕裂中陷得越来越深。
将六代机的项目交给这么一个深陷金融循环的企业中,引发网上舆论担忧就不足为奇。
其实波音和一众航空科技巨头的衰败不能都怪他们自己,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底层技术和专业人员缺失导致的恶果。这个锅又要扣在美国政府身上。
步入21世纪之后,美国的制造业外流已经形成规模,致使大量工人、技工失业,中产家庭陆续破产。
美国政府只能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这一难题,但各大零售业乃至加工业高层对美国本地工人的雇佣兴趣不大,他们更看重外来第三国移民。
要知道这类工作的门槛很低,外来的底层移民大多是抛家弃子没有生活依靠,只需要一份工作谋生,在薪资和待遇方面没有多少要求,说白了就是足够“贱”。
雇佣这些廉价劳动力,不仅干的多还吃的少,因此许多餐馆和工厂里可以看到不少墨西哥乃至第三世界移民的身影。
波音这样的航空巨头也是一样,流水线上那么多外来员工,也是基于这一点出发的。
然而美国政府面临市场“哈耶克”经济学的抉择,不敢也不能做出改变,于是就选择了滥发福利来缓和底层矛盾,这就加重了财政压力。
特朗普上台后提出的驱逐外来移民、重振制造业也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国本地的工人在技术操纵问题上竟然也不达标。
原因是美国多年推行的快乐教育,让这些底层人成为了只知道嗷嗷待哺的“社会巨婴”。
关键是这种美国原住民在待遇问题上还特别挑剔,想要高待遇的工作却不想费力气工作。
两者对比之下,美国各大企业巨头的选择就可想而知了。宁可去找抽的墨西哥移民也不去找本土的那些白人社会巨婴。
飞行员严重短缺,致使飞行工龄不断降低,色会社会上招募来的飞行员又大都不达标。
只能不断延长老飞行员的工龄,甚至重金聘请退役老兵回来继续驾驶飞机,充当航空教官。
回看六代机下的舆论争吵,里里外外都是欧美网民对自己国家军工业的怀疑和批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美国内部的乱象他们知道的一清二楚。
一个被金融资本掏空、被短视决策主导、又在官僚腐败侵蚀的体系主导下,即便是再尖端的军工项目,也会从根基上动摇,成为官僚企业不断敛财的工具。
无论F-47的PPT画得多么炫酷,真正能飞上天的,可能只是一个承载着昔日辉煌与今日顽疾的象征。他在天空喷射出的只是一个帝国落日的余晖。
赵天舒.安全危机蔓延 波音前景蒙尘[N].北京商报i.nbjxd.2025.00180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